轉載~打破偏見---揭露機車遠比公車捷運環保的真相
數十年前,早期二行程機車的確是環保殺手,機油混合汽油不完全燃燒造成刺鼻又誇張的煙霧。但隨著二十年前開始的一期環保,到04年四期,08年五期環保, 機車一公升汽油可跑超過60公里,電子噴射供油和汽車原理相同,雖然碳氫、氮氧化物仍無法達到汽車排放標準,但已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法規,機車拖著壯觀白色煙霧的景況早已不復見,相信現在十八歲以下的年青人,應該不可能還有這種記憶和印象的。
若此,一個人超過十八歲還以為機車污染比較嚴重是常識,就好十八年以前的宿便仍然推積在腸子裡。其對身體的損害不言可喻,更嚴重影響了腦部功能。
為了清除這種偏見的宿便, 以下會提出一些証據和統計,不需要玩文字遊戲, 無論怎麼比,不管『常識』或數字,就算再怎麼偏坦公車和捷運,公車和捷運造成的污染都遠比機車大多了,只不過捷運藉由發電廠把廢氣從市區改排到郊區,眼不見為淨罷了。
很多人確是對捷運用電,捷運站內的冷氣,數不清的電扶梯視若無睹,這些巨大的消耗都是有效率的嗎? 更別說興建其間的耗能及成本,但這些資訊都被政府和捷運局,還有被利用的環保人士有意無意的掩蓋起來,而滿街只要非交通巔峰期間就沒人,政府不補助就活不下去的公車,難到會比機車更環保更有效率? 其實很多現象只要睜開眼睛看,靠『常識』就可以明白的。
台北捷運是台灣運量最大,也是目前比較成功的捷運,根據其每年年報,讀者可由捷運局網站下載,在這裡為文章易讀性,予以簡化,大致其每日載運量約130萬人次, 平均每人次搭乘8公里,電費每年10億元,經過簡單計算,每人搭一次捷運耗電1度,相當於一千瓦的電器使用一個小時。 而台灣興建大批火力發電場, 平均一度電排碳 0.638 公斤,相當於一公里0.08公斤,這與台北捷運局節能簡報『從06年服務3.8億人次的每人次0.709kg,到08年4.5億人次的每人次0.647kg』基本上是一致的,甚至有些低估。至於有些碳足跡網站聲稱搭捷運一公里排碳0.032公斤,不知其何所從來。
而環保署二氧化碳減量資訊站裏,騎機車一公里排碳為0.055kg,以一公升汽油排碳 2.24公斤來看,環保署以機車一公升跑40.7公里為計算標準,堪稱合理,在此則用更保守嚴謹的算法以示公正。雖然五期環保機車一公升可跑60公里以上,1公里只排0.037公斤。但因為政府持續惡化機車騎乘環境,機車被堵在車陣,又故意用平面道路連續紅燈,待轉等小人步數整機車,造成機車每公升可能實際只跑35公里,即使如此,每公里排碳0.064公斤,8公里排碳0.51公斤。 顯然比捷運節能減碳,尤其可知只要使機車暢其流,不但解決人民每日通勤之苦,更是最有效的環保政策。比之政府正在研擬的強制機車等紅燈怠速時熄火,捨本逐末,其真是荒謬可悲到了極點。
再者,機車可以坐兩人,根據交通部94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,機車平均乘載1.35 人,故機車每公里排碳0.064公斤再除1.35等於0.047公斤,比照搭乘捷運每公里人均碳排,機車僅為捷運的59 %,若引用環保署機車每公里排碳數據0.055除以1.35, 則機車每人每公里排碳0.04公斤, 僅為捷運50%。
再往下深入,捷運公車雙向轉乘率約36%。至少3成交通需捷運加公車還未必能到達目的地。根據環品會之前公佈的數據,搭公車一公里會排碳0.08公斤,跟捷運幾乎一樣。為確定其數據可靠,有關台北市聯營公車營運效率可自台北市交通局網站下載,97年共耗柴油1.14 億公升,載客6.53億人次,平均每人次耗柴油0.174公升,按照柴油每公升排碳2.7公斤算,北市公車平均每人次排碳0.47公斤,但因目前公車票價為分段計算,人均搭乘公里數未知,但按照目前捷運為主公車為輔的情況,公車人均搭乘公里應較捷運為短,若人均搭乘距離為5.88公里,環品會公佈的數據0.08公斤應屬可信。
捷運和公車皆比機車污染嚴重,加上效率低落,咫尺之地,常需轉搭公車捷運加走路,不但繞路浪費能源,等車轉車走路浪費時間,最後更可能還要搭計程車才能到達目的地,既沒效率又不環保。若公車捷運為必要之惡,無法避免,也不應自己冠上環保節能的光環,反把機車拿來當墊背的踩。台北縣市已是全臺灣公車捷運最發達的地區,尚且如此,其它縣市就更不用說了。
然而光從營運造成的環境成本分析,尚無法概括捷運九牛污染之一毛,台北捷運造價一公里四,五十億元,平均開挖深度30公尺,相當於挑高三米之10層樓高,比挖井還要深好幾倍,造成大量地下水流失,又沒有回注水於地下層,台北地區地層下陷幾達亡國滅種的地步,日前政府宣示不再建造地下化高運量捷運,地層下陷就是其中重要原因,而建造期間的碳排和廢棄物污染,更是天文數字,無法估算。
捷運其實是一百多年前的落伍技術,原本簡單的軌道運輸,放上蒸汽機就是火車,跑快一點就是高鐵,台鐵經營的叫電聯車,馬特拉、龐巴迪做的就叫捷運,台灣失業人口居高不下,拿台鐵的電聯車當捷運,既不會當在半空中,也不會被外國廠商當凱子削,還可增加就業人口。文湖線土木綁機電,機電居然占了55%,大幅墊高興建成本,問題一堆,完全不合理也沒必要。
捷運之所以被神化,就是在寸土寸金的市區精華創造了很多新的空間。這些用黃金打造的寬廣空間加上宜人的空調,就是捷運另人讚嘆的本質。捷運平均速度每小時35公里,相當於百米10.3秒,比人類短跑選手還慢,那裡有什麼神奇,若將這些捷運軌道改以公車營運,也一樣可以達到快速運輸的功能,國外就有所謂BRT(Bus Rapid Transportation) 就是把公車專用道高架或地下化,不用等紅燈,拉長站距,自然節省時間,如此而已。
政府長時間盡其所能汙衊機車,卻又推廣腳踏車,而電動腳踏車和電動機車又有何不同? 為何機車停車就是外部成本轉嫁社會,腳踏車是可以摺起來收到口袋嗎? 路邊為腳踏車設的不鏽鋼架,不是須要更多社會成本嗎? 每次道路有人騎腳踏車大家就得跟在後面磨。交通阻塞的癥結在道路面積不足,腳踏車雖然體積小,但徒然增加數倍道路使用時間,只會造成交通更加擁擠,怎麼可能拿來通勤呢? 若真日後腳踏車增多,則安全帽,置物箱,前後車燈煞車燈,避震器,動力也必不可少,那不就是機車嗎? 政府雖然專長是空轉,也不用拿民怨第一名的交通通勤來開玩笑。
現在機車5期標準已非常環保,而電動機車,氫氣機車也已實用化,機車污染只會越來越少,等到機車沒污染,政府打算如同推廣腳踏車一樣推廣機車嗎? 機車的行照不就是機器腳踏車嗎? 而捷運隨著網狀線增加,總乘坐人口雖然會增加,但分散人潮後勢必無法保持幹線的高承載率,這是公車捷運的兩難,天生的限制。更有可能會淪於炒房地產的工具,這在很多國家皆有例可循,目前台灣各地三捷六軌全台瘋捷運,又是一個政府代頭的標準蛋塔鬧劇。
大陸廣州東莞禁摩後,汽車銷售大增40%,21%騎機車者考慮買汽車。台北市交通局長羅孝賢其『台北縣機車禁止進入台北市』的心願已經在很多大陸城市實現了,台灣同胞去大陸當觀光客覺得市容好棒好整齊,又那知其中上班通勤人口的苦難。而諸多禁摩副作用一一浮現,可笑的是中共也禁電動腳踏車,可是禁不住反彈又開放了。
機車不但比汽車節能許多,更比公車捷運環保有效率,政府若願意如同推廣腳踏車般推廣機車,則機車兼具大眾運輸及私人運輸的優點可充分發揮,既節制了個人資源的使用,又滿足最佳化個人交通需求,是最理想的通勤運輸方式。